青山遮不住,江水向东流:辛弃疾《菩萨蛮》解读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864

辛弃疾的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是一首充满豪迈与悲壮之情的词作,其中最著名的句子当属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”。这句词不仅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观察,更蕴含着词人深沉的思想和情感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
一、词作背景与创作意图

词作题为“书江西造口壁”,说明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造口城墙上题写的内容。造口位于今江西九江,是长江与赣江交汇之处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辛弃疾曾在此地担任过地方官,并积极抗金,但最终壮志难酬,满怀郁愤。

词作创作于南宋绍兴年间,此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,抗金斗争陷入僵局。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将领,目睹着国家山河破碎,却无力回天,心中充满了苦闷和忧愁。

二、词作内容解析

词作开篇“郁孤台下清江水,中间多少行人泪”,以景起兴,点明了词人所处的环境。郁孤台是九江著名的名胜古迹,其下清江水奔腾不息,象征着时间流逝,人事变迁。词人站在郁孤台下,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,不禁联想到那些为了国家命运而奔波劳碌的行人,他们饱经沧桑,眼中含着泪水,心中充满了忧愁。

接下来两句“西北望长安,可怜无数山”,词人将目光转向遥远的长安,那是昔日的盛唐都城,如今已成为宋朝统治者的禁区。望向长安,词人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,感慨国家分裂,山河破碎,感慨自己报国无门,壮志难酬。

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”是全词的点睛之笔,也是词中最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句子。青山象征着阻碍,代表着现实的困境和阻力,而江水象征着前进,代表着理想和希望。青山遮不住,江水毕竟会东流而去,这表明无论遇到什么阻碍,前进的步伐都不会停止,理想终究会实现。

词的最后两句“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”,用景抒情,将词人内心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。江水流逝,暮色苍茫,词人站在山间,听到鹧鸪的鸣叫,心中充满了悲凉。

三、词作艺术特色

这首词以景抒情,情景交融,语言简洁明快,富于感染力。

1. 以景抒情,情景交融: 词人通过描写郁孤台下的清江水、望向长安的无数山,以及青山遮不住的东流江水等景物,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、愤懑和希望。词中的景物并非简单的描绘,而是词人情感的外化,是词人内心情感的投射。

2. 语言简洁明快,富于感染力: 词作语言简洁凝练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能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。特别是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”这句词,语言简短,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强烈的感染力。

四、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”的深刻含义

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”这句词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,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。

1. 时间流逝,历史前进: 江水东流,象征着时间的流逝,历史的进程。无论遇到什么阻碍,历史的车轮都会滚滚向前,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。

2. 理想坚定,信念永恒: 青山象征着阻碍,代表着现实的困境和阻力。但江水毕竟会东流而去,表明理想不会被现实所遮蔽,信念永远不会消亡。

3. 豪迈乐观,积极进取: 尽管词人身处逆境,但他并没有被现实所打倒,仍然怀着坚定的信念,相信理想终将实现。这句词表达了词人积极进取的精神,鼓舞着人们在逆境中坚持奋斗,永不放弃。

五、总结

辛弃疾的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是一首充满豪迈与悲壮之情的词作,词中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”这句词不仅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观察,更蕴含着词人深沉的思想和情感,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。这句词也启迪着我们,在人生的道路上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坚持理想,永不放弃,最终会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
词句 解析 意义
郁孤台下清江水,中间多少行人泪 描写郁孤台下奔腾不息的清江水,以此象征时间流逝,人事变迁 点明词人所处的环境,引发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
西北望长安,可怜无数山 词人将目光转向遥远的长安,表达对国家分裂,山河破碎的感慨 表达词人对国家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
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 青山象征阻碍,江水象征前进,表明无论遇到什么阻碍,前进的步伐都不会停止 表达词人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
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 用景抒情,将词人内心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表达词人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心中的悲凉

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这句话不仅是辛弃疾的感悟,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哲理。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挫折,我们都要相信,只要坚持理想,永不放弃,最终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。